第四章千里之外-《三国之赤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其中最大的改变便是,他们产生了一种“对啊,原来我们是羌人啊”,的朴素民族意识。并且在那之后,开始了一定程度的联合作战。

    ——青藏高原的生活是困苦不堪的。西凉地区的生活也没好到哪里去。

    所以,就像是一切生活在穷山恶水的蛮夷一样。羌人对于生活富足,文明程度更高的汉人世界是向往的,同时,也是嫉妒,乃至憎恶的。

    也像是一切穷山恶水的蛮夷一样,羌人们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抢劫与掠夺的机会。

    因为是部落组织模式,处在原始社会时期。所以这些羌人的脑子更“楞”一些。甚至比草原上的游牧还不如。

    在前汉时,这里的羌人只算是“小麻烦”。

    然而等到东汉时,凉州地区的羌人就成了“大麻烦”。困扰东汉一生的大麻烦。

    在东汉不满两百年的历史里,大规模的羌人叛乱数量超过十次。平均不到二十年就要爆发一次。

    而二十年,便是一代人,一代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年纪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羌人们每一代年轻人成长起来之后,都会迫不及待的发动叛乱。再然后被汉军砍瓜切菜一样杀光。再等二十年,下一代人起来重复轮回……

    这样的西北羌乱,一直困扰了东汉一生。而且随着东汉的国力日益衰减,世家官僚与皇室的盘剥日益严重。西北的羌人实力,也在不断提升。

    毕竟哪里有压迫,哪里就有反抗。一旦汉室的压迫与盘剥,增加到了超过西北汉人,以及其他民族对于汉室恩义的程度。那么原本应该组织,武装起来,与羌人作战的汉人,湟中义从(小月氏),以及其他民族的居民,也就理所当然的,会站在叛羌这边了。
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那些“士人”。

    拥有能力,明白军略与政务的“士”们。

    在汉日益无道,底层汉民揭竿而起的情况下,凉州那些远比中原的士人更“积极”,更“疯狂”,也更没有节操与底线的“士”们。纷纷开始蠢蠢欲动。

    ——就好像之前来冀州,干脆的游说卢植造反的阎忠,便是凉州汉阳人,以及“名士”。而现在,指挥着这支疯狂而危险的叛军的领袖,同样是凉州的“名士”,韩遂、边章——

    虽然最初他们是被迫参与叛乱的。是被俘虏之后被强迫拥立的。就好像清末时候的黎元洪。

    但是同样的道理。

    在品尝过权力,地位,以及叛军这头怪物带来的力量之后。他们理所当然的迷醉了。

    “军队,权力,地位。”

    使用正规渠道弄不到的东西,现在一瞬间就能拿到手。那么,这种情况,不也挺好的么。

    远眺着汧县城内的阵阵火光。城墙上,韩遂韩文约露出了愉快的笑容。

    权力啊,乃至整个天下。一切过去想的,不敢想的东西,这一瞬间都仿佛触手可及。

    他举起手,好像要抓住什么一样缓缓握拳,接着自言自语:“长安,我来了。”手握十五万大军的韩文约,如是说道——

    汧县再向前便是渝麋,再然后是陈仓,雍县,郿县,美阳,武功——

    再接下来,便是他梦寐以求的天国要塞,大汉帝国的两个政治中心之一。西都长安,以及长安周边的大片陵邑了——

    那是司隶地区的核心,帝国的精华部分。最为富庶,人口最为稠密,也最有价值的地区了——

    “曾几何时,有人敢想象我,我——一个凉州穷士能率领十万铁骑,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长安郊外吗?”

    一想到这里,他便心潮澎湃。

    “韩文约之名,天下尽知!哈哈哈,哈哈哈哈哈!!!”

    想到这里,韩遂,这个面似忠厚的中年人几乎要忍不住哈哈大笑了——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