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八章许少民猜到了-《随身博物馆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“你小子,还记得我这个班长?我还以为你去了那什么画店,就把我这个班长给忘了呢!”许少民带着调侃,也带着些许幽怨的语气说道。

    “班长,您这话说的,虽然我翻过年,就要提正处级,比您高半级,但无论什么时候,您都是我的班长啊!”张俊平带着一脸欠揍的表情,嘿嘿笑着说道。

    “啪!”许少民成全了张俊平,直接抓起办公桌上的一打报纸,往张俊平拍去。

    “我让你比我高半级,比我高半级!”一边拍,一边恶狠狠的念叨着。

    张俊平左右招架着,忍无可忍的大声喊道:“停!别打了!

    再打药酒没了,我自己留着喝!”

    听到药酒,许少民这才停下,不再拍张俊平。

    “药酒泡好了?”

    “泡好了!我今天这不是过来和你说一声,晚上我和燕子去你家吃饭。

    顺便把药酒给你送过去。

    对了,你和嫂子说一声,不用准备太多菜,有那么十个八个的菜就够了。”张俊平正经了没两句,又开始嬉皮笑脸起来。

    “还十个八个的菜?我告诉你,要不是弟妹去,给你弄点咸菜窝头吃就不错了。”许少民笑骂道。

    “班长,你这话太伤人心了!我去找嫂子去,我就说你再市府那边和一个女同志关系不一般。”

    “你别胡说!我什么时候和女同志关系不一般了?

    你可不能坑我!”许少民吓得脸色都变了。

    好家伙,这要是让媳妇知道了,自己还能上床?

    那药酒,还有什么用?

    “哼!”张俊平得意的仰着下巴,冲许少民甩了挑衅的眼神。

    “臭小子!你信不信,我今天让你出不了这个门!”许少民怒道。

    “我信,大不了我住在这里好了。

    回头我媳妇问起来,我就是,因为我发现了你不可告人的秘密,所以你把我囚禁起来了。”张俊平继续嬉皮笑脸的和许少民斗嘴。

    两个人说笑打闹一会之后,才开始说正事。

    “咋样?苏黎世那个佳美纺织公司走了吧?”

    “嗯!走了,昨天刚刚送走!”许少民眼睛里流露出兴奋之色。

    “合同签了?”

    “签了!这个佳美纺织比本子的新一工业更加专业。

    和市第三棉纺织,第二毛纺织,以及第四印染厂签订的合同。

    共同成立一个大型的纺织集团公司。

    佳美纺织占股百分之六十四,第三棉纺,第二毛纺,第四印染各占股百分之十二。

    佳美纺织怎么占股这么大?你没提我的名字?”张俊平愣住了。

    “提了!

    我提了好几次,可是你的名字不好使啊!人家不买账!”许少民笑着调侃了一句。

    “一点用不管?”张俊平有些不相信的问道。

    “倒也不能说是不管用,一开始他们只打算合资建一座年产一亿米精梳棉的大型棉纺厂。”

    “一亿米精梳棉很大吗?”张俊平问了一个比较笨的问题。

    “一亿米还不大?去年全市三个棉纺厂加起来,总产量也不到五千万米。

    而且,生产的还都是普通棉纱布。

    这个可是,一亿米精梳棉!”许少民鄙视的看着张俊平,给他科普道。

    “那后来怎么又加上了毛纺厂和印染厂?”

    “你不是让提你的名字吗?我就提了,我告诉他们,我说有位叫张俊平的先生让我转告你们一句话:谁拥有中国市场,谁就拥有全世界。

    但是人家死活不肯在股份上让步,但是扩大了投资规模。

    原本只是在国内生命布胚,然后运到苏黎世去印染。

    后来人家直接在国内投资了印染厂。

    再后来,又追加投资了毛纺厂。

    对了,对方还会投资扶持一个长绒棉生产基地。

    具体把基地定在什么地方,还没敲定。”许少民把谈判的最终结果说了一遍。

    对于这个谈判结果,张俊平早有预料,只是没想到,国内占股比例这么小。

    主要还是国内这些人没有谈判的经验。

    不过总体结果还是好的。

    年产一亿米精梳棉的生产线,这在全国都属于最大的生产线了。

    这还不是重点,重点是让政府那些领导们看到,精梳棉和普棉垫差距。

    同样的棉花,因为技术和工艺的改变,利润扩大了好几倍。

    相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国内棉纺工业的发展。

    “明年他们再来的时候,告诉他们,说我说的,长绒棉基地就定在西疆。”张俊平正色说道。

    “平子,你老实告诉我,你和那个佳美纺织是什么关系?”许少民正色问道。

    “什么关系?我说我是佳美纺织的老板你信吗?”张俊平笑着反问道。

    “我信!”许少民郑重的点点头。

    “啊?”张俊平吃惊的看着许少民。

    “你小子这半年来给我的惊喜太大了,虽然过去几年你给我的惊喜也不少,可是加起来都不如这半年大。

    这次来国内投资的两个公司,本子的新一,瑞士的佳美纺织,有很多事情都无法解释。

    咱们这边刚刚改革开放,他们就跑过来投资。

    而且条件还是这么优惠。
    第(1/3)页